《见证:监狱事工》 吴金宝弟兄 我是吴金宝弟兄,在突破宣道之家(突破)已经住了八九年。我在突破的服事,主要是在厨房负责采购。至于教会的服事,主要是华二招待和外展的事工。感恩教会接纳我们这些过来人。 2023年11月,突破搬进了位于樟宜的新宿舍。我们厨房的服事人员11月7日就先搬进去准备了。时间短,挑战还是挺大的。但是感谢上帝一步步的带领,我们在11月11日的周年庆之前,顺利完成了搬迁的工作。新的环境,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适应。 在突破里面,很多同工都参与监狱事工。听到他们的分享,很感恩他们的生命就是借着这样的服事渐渐成长。这样的生命也影响和激励了我,所以我很很想回到监狱参与服事。我自己就是在监狱里面听到福音而信主的。所以也非常想把好的消息带回去监狱里面,跟那里还不认识主的人分享。以前我是带着咒诅进去监狱,现在我是带着上帝的祝福进去。 由于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住在监狱里的人是多么的绝望。他们在没有盼望的监狱里熬日子。我当年就是在监狱听见别人传讲福音,听到他们的见证而感动。看到像我们这样背景的人,因着认识耶稣基督,生命也可以改变。所以我就很想来信这位主。当我信主之后,我觉得我的生命被翻转了。我从没有盼望的生命中,看到生命的曙光。并且在主的带领下,生命的道路越走越光明。就是因着这样的感动,我愿意回去监狱服事那些曾经和我一样的人。 我才刚刚参与监狱事工不久,2023年10月才拿到通行证。很感恩上帝给我这样的机会,可以回去服事里面的弟兄。监狱事工的需要很大,需要很多同工。很鼓励弟兄姐妹们,跟我们一起走进监狱服事他们。可以参与一次性如圣诞节的活动或长期探访,只需通过正确的管道,并且接受1-2天的培训,进行必要的装备即可。 想当年,若不是有人走进监狱向我传讲福音,至今我可能还是一名吸毒、贩毒者,或者是在监狱里等死。 正是因为有监狱事工,我才得救。所以,我再次邀请弟兄姐妹们加入这个服事团队,去服事那些迫切需要福音的人。愿上帝赐福大家。 有兴趣加入此事工的人,请联络王健霞传道或陆继秀弟兄。
短宣初行:丹戎槟榔 短宣队员 冯玉茵姐妹 我一直认为宣教很难,传福音很难。去短宣之前我一直想着我们去那里短短24小时也不到,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我也在祷告中祈求上帝,即使我们去的时间很短,求主为我们开路,大大的使用我们,也帮助我们抓紧每个传福音的机会。到了那里之后,我才体会到不要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去衡量每一件事的可能性。从我们抵达目的地一直到我们返回新加坡,每一时、每一刻,都过得十分充实。感谢主,虽然时间不多,也没有经验,我们所要做的事还是都完成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发挥各人的恩赐。 这次到丹戎槟榔的短宣,我很感谢上帝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的心态有某些的转变。我看到慧雯传道,是多么的忠心顺服,就像圣经里说的良善又忠心的仆人;我看到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他们虽然知道耶稣,但是却似懂非懂,有些却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我想到主曾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祂那里去,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又看到那些心里忧伤,身体有病痛的人,他们找不到出口亮光和安慰。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罗10:14)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罗10:15) 这次是我第一次去短宣。为了这次的短宣,我们不断的祷告,做了很多准备。我很清楚我是带着使命去的,我有任务在身。 但其实传福音的大使命主早就托付给我了,为什么只有去短宣时才有这么强烈的使命感,平常却没有呢?我相信这就是上帝要提醒我的,不管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 我很感恩主的带领,让我这次能够去丹戎槟榔短宣。也感谢主让我有机会和我们小组的几位弟兄姐妹一起去。为着我们在整个短宣中从预备到完成,可以团结一致,合作无间,相亲相爱,献上感恩! 林泳根弟兄 第一次参与短宣让我的属灵生命带来很多的体会和学习,亲见上帝在异地建立新的教会和做松土的工是如此的艰辛。当地传道人的委身事奉所付出的努力、耐心和爱神爱人的心,都是生命的提醒和效法。 短短两天的服事,我体验和深层认识了跨文化宣教, 对我个人而言,神透过文化和各种地缘环境的差异,帮助我建造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传扬福音有着重要的意义。 显而易见的是牧者们和各教会肢体在这里所经历和领受的,成了拓展当地宣教事工的基石和辅助。 很感恩,可以参与这次的短宣,为主的福音禾场献一份力。 秀秀姐妹 感谢神, 让我们以便以谢的六位弟兄姐妹能够参与丹戎槟榔的短宣。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一夜的行程, 却是充实又丰盛的经历。感恩神的带领,在一个月的筹备工作, 让我们六位弟兄姐妹能够同心合一的配搭,彼此学习、彼此祷告和一起服事。 隔了多年后,我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虽然服侍的地方和人群不一样, 但依然不变的是孩子们的热情和天真,让整个补习班充满欢笑,添加了许多色彩。跨过了不一样的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因着神的爱,我们仍能一同嬉乐, 和乐融融。 愿主大大的赐福这片土地和人民,让福音能够透过慧雯传道的口广传。也愿主祝福慧雯传道手所做的工。 陈安淇姐妹 …
蒙呼召 胡忠毅弟兄 “呼召”这一词,常常被华人教会应用在神对全职事奉者的呼召。所以,当我们听见有人“蒙呼召”,我们难免感到兴奋,因为有人愿意为主的国奉献自己,将自己的时间与生命献上。然而,这样的特殊应用也难免让人对蒙呼召有着错误的见解,认为蒙呼召这一词,只配用在全职事奉者身上,似乎只有他们才有着需要活出蒙呼召的使命。如此发展下去,教会就需要面对后顾之忧。因为我们相信全职事奉者是神所呼召的,我们就会倾向于把许多建立教会的重担与责任放在他们的身上。而对于“没蒙呼召”的平信徒们,我们则可能误信自己在教会的发展里,只不过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 但是,是否平信徒就没有蒙呼召?这是否符合圣经所启示及表达的含义?根据圣经,何为蒙呼召?谁蒙呼召?呼召对蒙呼召者又涵盖了什么意义? 在圣经里,“呼召”是个常用动词,在多处被使用。我们可以透过参考它被使用的情况,来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旧约里,“呼召”的希伯来原文是 קרא ,读音是 “qara”,从右边读起。它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个位格对另外一个位格的呼叫,例如创世纪3章9节,“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这是比较普遍的。然而在旧约里,它也被应用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它有着一个位格为另一个位格命名的含义。在创世记,神把光命名为昼,把暗命名为夜;亚当为妻子起名为夏娃;神为亚伯兰取了新名亚伯拉罕等。 命名,它不像我们的祖宗,为了方便他们能够称呼自己的孩儿,就随便为他们取了“阿猫”或者“阿狗”的代号。圣经里,一个人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只是对这个人的称呼,也是透过这个名字表达这个人当下的内在本质。 我们华人为下一代取名,是希望他们在未来能成为有某种品格或特质的人。我们华人对下一代名字的取决,着重在我们对他们所拥有的未来期待。但是,圣经里为一个人取名,注重的是名字的含义,要与那个人当下所拥有的品格或特质相符相称。例如,亚当为妻子取名夏娃,带有“生命”之意,把夏娃形容成众生之母。夏娃是当时唯一的女人,也只有透过夏娃,人才能生产下一代。所以夏娃拥有这个名字是配得的。 那这个原则能否通用在所有的例子呢?因为这个原则似乎无法运用在亚伯拉罕身上。神为亚伯兰,取了新的名字,叫“亚伯拉罕”,含有多国之父的意义。当时亚伯拉罕只有一个儿子–以实玛利。一个人,逻辑上怎么解释都不能是多国。更何况当我们更加深入探讨,当亚伯拉罕求神赐福他由夏甲所生的儿子 – 以实玛利,神更向亚伯拉罕表明,由撒拉所生的才是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照此说来,亚伯拉罕与撒拉那时还是无后裔的年老之人。年老无子,亚伯拉罕或撒拉可以说是已经一只脚踏入棺材,怎么可能成为多国之父?又怎能配多国之父这个名字呢?若有他人听了,都会觉得这是滑稽之谈,就连亚伯拉罕与撒拉自己,听见神再次向他们肯定这个应许的成就时,都觉得可笑。 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全本圣经,看见一个原则。那就是凡神所应许的,虽然在人的时间里,还未得到成就,但是实质上当应许从神口中出来时,就已经肯定并在当时刻就已得着成就。 诗篇89篇34节: “我必不背弃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 以赛亚书46章10-11节: “我从起初指明末後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我召鸷鸟从东方来,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做成。”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当神为亚伯兰命名亚伯拉罕,其实是神给了亚伯拉罕一个新的身份与内在本质的改变与更新 。虽然那时刻的外在因素与情况看起来似乎与亚伯拉罕 – “多国之父”一点也不般配,但是亚伯拉罕的内在本质的改变与更新却已经在神为亚伯拉罕命名时就已经发生。亚伯拉罕与撒拉原本已犹如死人,但是神的大能却使他们的身体再次能够生育,而且也肯定会拥有许多后裔。这是个肯定,而不只是个可能,因为神为亚伯拉罕的命名是建立在神的应许以及他的成就上。 以此类推,用这样的思路去了解神对人的呼召,呼召就含有三大重要元素: 呼召是神赐予人身份与内在本质的改变与更新 呼召是建立在呼召者 – 神的应许上。 呼召的果效由神亲自成就,因为神是信实的。祂所应诉的,就必亲自成就。 当我们用这个观念去看待蒙呼召,我们将不再把蒙呼召只用在全职事奉者身上。我们大部分的平信徒也蒙呼召。我们也不会把蒙呼召当作外在的转变而已。我们将不再把基督教当作是众多宗教中的其中一个宗教,在未来我们还可以选择相信其他宗教。因为我们将会相信,当我们跟随耶稣基督,我们就蒙了呼召。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得着神所赐的新身份。我们的内在本质正在经历改变。就算我们不在表格里注明我们的宗教信仰,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宗教信仰,我们将以神所赐我们的新身份与内在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岗位,活出神在基督内给予我们的丰盛生命,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 当下我们有些是全职事奉者,有些会在政府部门工作,有些则在私人企业界工作。然而这些岗位已不再决定我们的身份,以及我们的尊贵或卑贱。就算生活岗位有所改变,神在基督内所赐给我们的身份,却永不改变。我们将竭力的活出圣洁、公义与慈爱,因为呼召我们的神是如此,也要我们如此行。 …
彼此相顾相惜 吴丽真协理牧师 今年教会主题是“主里扎根,深化连系”。“深化连系”肯定是始于我们与主耶稣的连系,更亲近主,更渴慕主,效法主的榜样,以致我们的信仰有根有基,灵命茁壮成长。“深化连系”其次就是指我们与教会这个信心社体,这个属灵大家庭中的弟兄姐妹,相互关怀、彼此代祷、鼓励和劝勉,在日常生活中,互动联系、共享喜乐、分担难处,最重要是我们团结凝聚,彼此激励,一起经历基督信仰的美善。 想当初,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1853年到了中国,将近两年的时间他深感气馁,当时他的差会没有守约支持他,而且早年进驻中国的宣教士批评他的非传统(新派)宣教服事;他在英国的未婚妻来信说已不再爱他,与此同时,英国领事下令他停止在某个城镇的事奉,而那是他的重点服侍工场之一。种种不顺扑面而来,对于一个身处异乡的戴德生,真是感到前途一片灰蒙。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的心悲伤,悲伤,悲伤……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那时,一位敬虔的苏格兰宣教士William Burns(比他年长20岁)成为他的朋友。在七个月内,他们一同上路,传道和祷告。戴德生气馁的时候,William不断鼓励他。戴德生后来创立了中国内地会,即今天的海外基督使团,造就了近代宣教史上很多精彩的故事。 看到戴德生的经历,我们深知在人生旅程,弟兄姐妹彼此关怀相顾是何等大的力量,希望我们都可以在这个属灵的大家庭中,找到倾心如水的同伴,分享经历,分担忧患。许多时候, 解决困难是一个过程,但是若有一个人陪伴,吐吐闷气,相信多少也能帮助舒缓我们的心情,情况也能稍微改善。 潘霍华《团契生活》Life Together的翻译者说:人不能离群独居,因此都希望能够和别人融洽共处。为什么“基督徒能过团契生活?”潘霍华说“因为上帝早已为我们的团契生活立下唯一的根基,因为在我们和别的信徒过共同的生活之先,上帝早已在耶稣基督里将我们这些人连结成为一个身体。因此,我们和别的信徒过共同生活时,不是要求什么,乃是在于感恩和领受。”对于潘霍华来说,他形容团契就是:“透过耶稣基督,并在耶稣基督里面那一种甜美和谐的生活,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面,彼此相属。” 我忆起一首很感动我的诗歌《深爱连系,如此福气》,是台湾音乐创作人詹宏达老师1996年的作品,这首诗歌一直鼓励着我,每一次吟唱心中就充满温暖。 《深爱连系,如此福气》深爱连系,如此福气,使我们不分离。虽然此身可能远去,仍合一在心里。灵里合一,连于首领; 走他指示路径;跟随耶稣脚踪而行,继续未完工程。永远走在他权能下,不管世界评价。无欲无求,心系一念,唯耶稣钉十架。我们一起蒙他收留,一起不疑不忧;一起安居真理之中,一起蒙主护佑。参与在救主恩典里,全心,全性,全意;无喜无悲,无时无地,无生死可分离。 回想从我15岁信主开始就得蒙上帝的恩典,信仰追寻的路上,感恩一直有许多主内长辈的教导,兄姐的关爱和带领,弟兄姐妹的包容、守望相助,他们的陪伴一直推动着我的成长;感恩从年少信主以后就融入在教会生活中,和弟兄姐妹一起探索信仰、追求真理,这样的爱和守护,是何等的珍贵和祝福。 在灵性塑造的旅程,个人独处的操练(祷告、读经、灵修等)少不了,藉此与主耶稣建立亲密的关系。其次,与信心社体的连结更是灵命成长的一大助力。基督徒受呼召进入一个互相连系和彼此服侍的关系中,除各人以自己的独特之处贡献恩赐,大家还委身在这个蒙爱的社体中,学习彼此被接纳、守望相助和激励成长。 我们祷告:愿十字架的爱连结我们,加添我们爱心和信心,好让我们乐意敞开心扉,主动与弟兄姐妹多多联系,无论是喝喝茶、一起读经、同心祷告,或是参与服事,愿我们在这个属灵的大家庭一起成长,一起体验相聚的美好。上帝喜悦我们,上帝的灵充满我们,上帝的见证就在我们当中。 基督徒受呼召进入一个互相连系和彼此服侍的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