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理公会女皇镇礼拜堂研经会报道
从雅各书反思信仰——行出来的敬虔 · 活出来的智慧
讲员:刘凤明牧师(博士)
By 毛丽妃
卫理公会女皇镇礼拜堂于2024年5月4日至6月1日,进行了一共四讲的《雅各书》研经会,讲题是:行出来的敬虔,活出来的智慧。带领研经会的是刘凤明牧师(博士)。
刘牧师首先介绍《雅各书》的作者雅各:一般认为他就是耶稣的兄弟雅各。学者也凭借《雅各书》的文笔风格,指出作者是一位精通希腊文的犹太裔基督徒;书信的对象,则指散居在巴勒斯坦各地的信徒,大部分是犹太籍。
《雅各书》与保罗书信有着明显的差异:他并不谈基督论、救恩论等课题,却专注教导信仰在生活中的实践。换句话说,《雅各书》主题是:宗教的虔诚需要在生活中实践出来。不仅如此,雅各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内在生命的反省,所举之力大部分与财富有关。简言之,在新约书信中,《雅各书》也涵盖了对基督徒财富观的教导。
一、面对试炼:人生就是试炼场
《雅各书》1章2至4节论试炼与忍耐:“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散居各地的信徒是少数群体,各种试炼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信徒若把试炼看作是塑造生命的效果的经历,便能积极、忍耐,甚至喜乐。在上述经文中,“考验……生忍耐……坚持到底……成熟……”——试炼的过程有如一个前进的梯阶。
那么,试炼是什么呢?诱惑(temptation)、试探(test)和试炼(trial)又有何不同呢?刘牧师对照了和合本修订版和新译本《雅各书》1章12至15节的经文,说明它们其实是同一个字,惟人的态度决定了在某个处境中人的经历之性质和结果。
合本修订版
12 忍受试炼的人有福了,因为他经过考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爱他之人的。
13 人被诱惑,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诱惑“;因为上帝是不被恶诱惑的,他也不诱惑人。
14 但每一个人被诱惑是因自己的私欲牵引而被诱惑的。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新译本
12 能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考验之后,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主应许给爱他的人的。
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任何人。
14 每一个人受试探,都是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诱惑的。
15 私欲怀了胎,就生出罪;罪长成了,就产生死亡。
以上经文强调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他不只是得到成熟生命,也获得上帝赏赐,即生命的冠冕;另,人感受到被诱惑/试探时,不可归咎上帝。上帝不诱惑人。诱惑的目的是使人犯罪,上帝不会使人犯罪。相反地上帝赐人智慧胜过试探。人感受诱惑/ 试探时,也不可归咎环境、他人,应检视自己的内心,因为他是被自己的私欲诱惑/试探。私欲在人里面悲剧性的发展:私欲怀胎—生出罪—罪长成—生出死亡。
如此说来,人有责任承担自由选择的后果。因此,雅各教导信徒:在试炼中先是转向上帝求智慧,同时转向内在心灵面对自己的私欲。
《雅各书》1章5至8节教导信徒在试炼中向主求智慧:“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以上几节经文中,勾勒了正面的上帝图像——那厚赐与众人又不斥责人的上帝。“向上帝求智慧”,也肯定了上帝参与在人的挣扎和成长中。而智慧并非只是人生历练(世故、精明),而是来自上帝的恩赐,如《雅各书》3章17节所言:“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和美善的果子,没有偏私,没有虚伪。”箴言1章7节也强调:“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接下来的,《雅各书》1章9至11节说:“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因高升而喜乐” :不是骄傲地夸耀个人的身份提升,也不只是单纯个人的“快乐”,而是夸耀上帝公义的作为。这段经文向人们揭示:人与财富都不是永存的,就好像大自然花草,终归凋零。
上帝,才是赏赐者。《雅各书》1章16至17节明确地说:“我亲爱的弟兄,不要看错了。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不要看错了”,即不要被欺骗的意思。信徒需要对上帝有真实、确定的认识。这段经文中,也提到上帝是“众光之父”,是光的创造者。祂的特质是不改变。祂同时也是赏赐者,给人的礼物是美善的、光明的; 包括智慧、包括生命的冠冕。
接下来的第18节,则提到信徒的身份:“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信徒是真道之子,既然是从真理的道而生,就赋有按真理的道而活之潜能。雅各用“初熟的果子”比喻信徒,指将要来临的丰收和更多的果子。
二、言语:是内在生命的流露
《雅各书》1章19至21节教导信徒要控制怒气和语言:“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以上经文中,“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点出从言语沟通到愤怒情绪的掌控。慢慢地说可让怒气冷却,不至冲动发言。怒气常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恶,生出恶言、恶行。怒气的言语带有破坏力,不可能实现上帝喜悦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两方面内在的调整,其一是除去一切的污秽累积的恶毒;其二则是以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
《雅各书》3章1至8节教导信徒务必要管好舌头。因为管好舌头便是管好全身。《雅各书》3章1至2节:“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这段经文也提醒信徒不要好为人师。教师应受更严厉的审判。人都不完全,在言语上没有过失的才是完全人。接下来第3至4节更通过比喻,教导信徒从掌控言语着手操练生命:“我们若把嚼环放在马嘴里,叫它顺服,就能调动它的全身。看哪,船只虽然甚大,又被大风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这两节很形象地让信徒看到嚼虽小,却能驯服马匹;小小的舵却能驾驭大船。所以,不可小看言语巨大的破坏力:“这样,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第5节)舌头如火,可以燎原;舌头也是个不义的世界,能玷污全身。
言语的矛盾就是生命的分裂。《雅各书》3章9至12节用了三个比喻(三个反问),谴责人的言语反映内在生命的分裂状态:“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
以上这段,与耶稣在《马太福音》12章35节的教导相似:“…… 良善的人从他良善的心发出良善,邪恶的人从他邪恶的心发出邪恶。”
三、行道:是信心的必然行为
雅各教导信徒要作行道的人,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各书》1章22节指出:听道却不行道的人,“是自己欺哄自己”。听道却不行道,听道就失去意义了。接下来,在23至25节中,雅各又以照镜子作比喻:“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以上照镜子的比喻,点明两个重点:一、律法是完美的镜子;二、行道的人必然蒙福:得自由、胜过私欲和试探。
雅各强调:信心必然产生行为。《雅各书》2章14至17节通过一个例子详细说明这道理:“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接着,雅各反驳将信心和行为分割的言论,并指出那与“魔鬼的信”无异:“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魔鬼也信,却是战惊。”(《雅各书》2章18-19节)
信心与行为一致的表现,雅各举了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例子,说明信心因着行为得到成全;此外,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仅是因着信心:“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雅各书》2章21-23节)
讲员在此也澄清一些误解。《罗马书》4章2至3节记载:“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他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跨。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按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先得到上帝称他为义(创15.6),献以撒的事发生在很多年后(创22章)。雅各并不是否定保罗所说,他强调的是亚伯拉罕的“信心与行为是一致的,信心就因着行为得到完全了”。
信心产生行为的例子,还可参阅妓女喇合的例子(《约书亚》2:1-21,6:22-23)。
此外,雅各在《雅各书》1章26至27节中,也提到真虔诚。“虔诚”常与献祭、敬拜等宗教活动相连。雅各也看重生活中行出来的虔诚,包括勒住舌头,谨慎言语、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行道)以及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抗拒试探)。
除此之外,雅各也教导信徒不可与世俗为友:“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各书》4章4节)先知常用“淫乱”指责信徒不忠于上帝。“世俗”指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潮流,其特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倚靠人力、财富、权势建立自我价值和人生安全感。
《雅各书》4章5节:“你们想经上所说的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 雅各肯定上帝对人的深爱,语气开始缓和下来。接下来的第6节至第10节,则从责备转向指导和鼓励。雅各强调:上帝赐人更多恩典,所以要顺服和亲近上帝,要悔改(愁苦、悲哀、哭泣都是犹太传统中真心悔改的表现)、要在主面前谦卑。
四、雅各书中有关贫富的教导
雅各书中有关贫富的议题讨论甚多,在所有新约书信中最为具体。书中有细节的例案,可能是当时教会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试探。崇拜和倚靠财富是世俗文化的特征。信徒跟随社会风气追求财富,崇拜财物高过上帝、爱金钱多过邻舍,就是与世俗为友了。
雅各也特别提醒信徒不可按贫富差别偏待人:“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若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雅各书》2章1至4节)。以上例子,教导信徒:从外貌看贫富,差别待人,与信奉主耶稣基督是相抵触的。
上帝拣选贫穷人:“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吗?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吗?” (《雅各书》2章5至7节)这段经文,三个问句,语气严厉,乃是是要信徒照着他们已经知道的行出来。上帝拣选世上贫穷的人,那是耶稣和使徒的教导。信徒自然是知道的。上述例子突出了生活与信仰,知道与行道之间的矛盾。信徒在会堂中对人的差别待遇,显然已受到世俗影响。富人欺压穷人,毁谤主的名,却受到礼遇,反映了不平等社会中被压迫者常采用施压者的态度欺压自己人。
雅各教导信徒按律法不可按外貌待人:“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雅各书》2章8至9节)律法的精神是“爱邻如己” (见《利未记》19章15节、18节),因此,若按外貌偏待人,便算是违犯了律法,与触犯奸淫,杀人等罪,同样要接受律法的审判,因为律法不是一条一条分别来算的,而是以整体来计算的。此外,《雅各书》2章13节也谈到怜悯:“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严厉的责备,却以“怜悯”结束,点明了律法与福音的一体两面。
雅各的另一个教导是不可张狂的追求财富:“有人说:‘今天或明天我们要往某城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赚钱’……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片刻就不见了。 你们倒应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能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那事。’现今你们竟然狂傲自夸;凡这样的自夸都是邪恶的” (《雅各书》4章13至17节)这段经文中,“不要狂傲自夸”是指“勒住舌头”。如果在上帝面前只是夸耀自己的能力,忘记自己脆弱的性质,也是狂傲。对于财富与公义,雅各也像旧约先知般对不义的富人宣告上帝的审判:“嗐!你们这些富足人哪,应当哭泣、号啕,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这工钱有声音呼叫;并且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雅各书》5章1至4节)。赚钱并不是错误,错的是狂傲的心态,认为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赚钱,并以此自夸。上述经文使用夸张、严厉,形象化的言语说出富人的罪和下场。在先知的信息中,末世是指上帝的国来临。那时社会的秩序会更新/翻转,无权势受压迫的被高举,有权势欺压人的受审判初期教会相信耶稣很快再来,末世就完全了。“金银喊冤”的这段经文,使用旧约先知的言语;把旧约的律法教导与新约的福音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是《雅各书》很宝贵的一个特点。
如此,应该用怎么样的态度追求财富呢?若世俗化,那就是与上帝为敌了。刘牧师指出:富有的人有他们的责任,上帝对他们有不同的托付。结论是:上帝给我们怎么样的产业,我们就有责任把它管好;给我们怎么样的生活,我们也有责任把它过好。
五、有关群体生活的教导
在这次的研经会中,有关群体生活的教导,《雅各书》尚未触及的重点。具体的内容包括:不可毁谤弟兄(4章11-12节)、要忍耐,等候主来 (5章7至11节)、真诚的说话 (5章12节)、群体的祷告生活(5章13至18节) 以及挽回偏离的信徒(5章19至20节)。